9月29日,由北京中巖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巖大地”)聯合沈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鐵九局集團有限公司組織的沈陽地鐵文儲路站DMC樁基工程觀摩交流活動在沈陽地鐵6號線三標文儲路站項目部順利召開。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李慶鋼大師、總工程師張海東大師、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張丙吉大師、東北大學趙文教授、以及沈陽地鐵集團、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遼寧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鐵路設計集團、中能建遼寧電力勘測設計院、沈陽鐵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沈陽建筑大學設計院、中鐵建工集團等相關領導專家一行四十余人蒞臨本次DMC樁基工程觀摩交流活動。中巖大地副總經理兼研發中心主任劉光磊、營銷總監李晟源等熱情接待。
初秋的沈陽藍天碧空、陽光和煦,專家團一行懷著濃厚興趣來到沈陽地鐵6號線文儲路項目,在中巖大地、沈陽市政院以及中鐵九局的陪同下沿線觀摩了DMC攪噴鉆機、配套水泥漿液制備后臺設備、以及配套靜壓設備的運行與施工,對DMC系列設備特點優勢以及可實時反饋實時調整的全面智能化設備控制系統做了深入調研,并聽取現場技術負責人對項目情況及DMC工法情況匯報。
文儲路站位于鴨綠江北街與文儲路交叉口處北側,沿鴨綠江北街南北向敷設,車站為12m島式站臺車站,主體結構總長度232m,覆土深度3.5~4.4米。因本站基坑兩側距離周邊建筑物較近,管線眾多,業主沈陽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與中鐵九局集團有限公司分別于2021年9月以及2021年11月組織專家論證會,確定電力管廊與地鐵合建方案;再于2022年3月組織專家論證會,對于文儲路站臨時蓋板調整為永久蓋板及蓋板下立柱樁設計進行傳統工藝與新工藝下多方案樁型比選方案,論證意見確定DMC復合樁方案可作為樁柱一體式中立柱基礎,并建議施工前進行成樁與試樁試驗,確定相應施工參數及技術措施;2022年6月中巖大地在文儲路車站現場依據試樁設計要求開展試驗樁施工,同時聯動東北大學趙文教授團隊、中巖大地研發中心天津試驗室一同開展力學數據收集分析試驗用于定性分析DMC樁承載特性、對現場土樣進行水泥土材料摻量和配比試驗確定最佳材料摻量及配比、對管樁表面處理減阻試驗確定立柱范圍樁身減阻比例等,綜合用于設計參數調整及設計可靠依據,同時開展試樁施工,樁長達45米,外芯攪噴直徑達1200mm,同心植入PHC800B130大直徑預應力高強管樁等芯樁,靜載檢測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不低于10500kN,對應累計沉降不到10mm,遠超設計承載力極限值要求,本項目將于近日完成工程樁施工。
在隨后的技術交流會上,中巖大地為專家團介紹了DMC樁的工作機理與技術特點,詳細介紹了文儲路車站DMC樁基工程結構設計理念、施工組織、工藝流程和檢測結果,著重分享了DMC樁在本項目應用的技術優勢:采用自主研發的DMC設備及耐磨鉆頭材料,充分發揮技術核心優勢,解決了施工過程沈陽典型地層的中硬塑、高塑性指數黏土穿透與防抱鉆難題,高標貫密實砂夾層攪噴與植樁難題;解決傳統灌注樁工藝造價高,工期慢,不環保問題;解決巖土隱蔽工程信息化可視化問題。中立柱樁以DMC樁代替傳統灌注樁,可大幅優化樁徑與樁長,經綜合經濟指標測算,DMC樁方案用于本項目相比鉆孔灌注樁方案節省15%造價。
會上,中巖大地對專家團關注的DMC樁適用范圍、受力機理、同比灌注樁的造價工期優勢、設計計算方式等問題做出逐一解答,專家團對中巖大地的技術研發實力、DMC樁新工藝優勢、項目履約能力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充分的肯定。
中巖大地始終致力于巖土工程特色技術研發與應用,不斷升級改造設備,完善工藝流程,推動巖土行業的技術迭新。文儲路車站為國內首例軌道交通車站采用復合樁技術,1200mm攪拌直徑與45m樁長創下了國內在北方硬土地區復合樁攪拌最大直徑與最長樁長的記錄,本項目的順利實施也將為軌道交通領域及北方大區硬土地區的復合樁技術推廣及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巖土工程行業朝向多領域、智能化、節能減碳、降本增效等新技術發展方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本次觀摩交流活動的順利召開也為中巖大地特色技術在東北區域實施與合作、授權與推廣奠定了良好基礎,為實現東北全面振興建設貢獻企業責任擔當與綿薄之力。